2024年机动护士紧急调配应急预案
为加强紧急情况下护理人力资源的科学合理调配,满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特殊护理的需求,提高机动护士队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我院护理部特组织开展2024年机动护士应急培训和演练,共42名机动护士参加。
【演练地点】急诊科
【参加人员】医务科、护理部、急诊科值班护士、机动护士库成员、普通外科、骨科、急诊外科等多学科临床一线医生参与。
【模拟情景】
下午16:00急诊护士接到120调度室电话:芝罘区机场路发生两辆公交车相撞,约有50名市民不同程度受伤,请求出诊增援,并将部分车祸伤员转至我院。
【演练脚本】
下午16:00急诊护士接到120调度室电话:芝罘区机场路有两辆公交车相撞,约有50名市民不同程度受伤,请求我院出诊增援,并将部分车祸伤员转至我院。
张沙沙:接到出诊通知后,立即告知科主任、护士长。当班急诊内科医生夏洪星、急诊护士董秀梅、司机携带物资前往事发地点救治伤员。在事故现场,医生对患者进行检伤分类后,护士董秀梅马上打电话通知急诊科,准备接应6名伤员,其中有2名重症伤员,分别为颅脑外伤伴昏迷、多发性肋骨骨折伴呼吸困难,其他4名为病情相对较轻的不同程度的外伤病人,30分钟后到达。
姚孟琳:接到急救通知后,启动科室人员紧急调配方案,急诊科全体在班人员迅速投入紧张有序的准备工作中。立即汇报医务科、护理部,请求护理部增派5名机动护士前来增援。
王淳民:接到姚孟琳护士长报告后,护理部马上将情况上报院领导,根据《护理人员紧急及弹性调配办法》的要求,启动紧急情况下护理人力资源调配预案。经协调,考虑事件的紧急性,抽调机动护士库中当日值班的5名护士,前去急诊科增援,分别是外科一病区 曲艺、外科三病区 王梦鑫、ICU 房慧义、内科四病区 邱丽娜、内科五病区 牛玉静前往急诊科支援。
姚孟琳:在伤员抵达医院前,畅通急诊急救绿色通道。急诊科姚孟琳护士长对机动护士进行分工安排,告知大家在伤员抵达医院后,根据医生为伤员佩戴检伤分类卡,遵照急救原则进行救治:红色为第一优先,黄色为第二优先,绿色为第三优先,黑色为死亡。对伤员进行分区(红色救治区域、黄色救治区域、绿色救治区域)外科系统护士为患者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路、吸氧、吸痰,给予外伤包扎固定止血及其他协助性治疗。内科系统护士配合医生进行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遵医嘱
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输液、输血、胸腔闭式引流、危重患者转运等。
张沙沙:值班护士张沙沙接到护士长命令马上通知本科室休班的护士立即到位。空置抢救床位、备平车、急救设备(心电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吸氧吸痰装置等)、药品、物资(采血管针、注射器、输液器、输液贴、输液卡片、止血带、消毒用品、记录本等)。
于萍萍:通知外科、手术室及供应室护士长做好接收成批伤员及开展急诊手术的准备工作,包括病房、物资、护理人员等。
姚孟琳:对机动护士进行分工安排,指挥急诊护士于小梓、内科四病区邱丽娜、协助医生做好伤员姓名、性别、受伤部位、处置、转入科室等的登记工作;指挥内科五病区牛玉静协助输液室护士张乐乐为病人输液治疗;外科一病区曲艺协助外科医生为患者进行外伤包扎固定止血及其他协助性治疗;外科三病区王梦鑫协助病人去放射科进行检查等等。
车祸患者分次转运到医院后,急诊急救工作正式开始,大家根据分工各司其职。处理原则:先救命、后治病,先重伤、后轻伤。科主任或医师做出处置决定后,需做检验、检查的伤员护送至相关检验、检查科室,需要清创者急诊科护士协助医生处置。轻者在急诊室留观,中、重度伤员转送至相应的外科病房接受进一步的救治或直接送至手术室。
抢救结束后,两名重症伤员分别送至ICU、手术室,其他患者送入相应外科科室进行后续支持性治疗。
【演练总结】
急诊科护士长姚孟琳总结:“本次演练过程中大家的表现较好地方有:有强烈的急救意识,服从指挥、安排,急救技能娴熟。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团队合作不熟练;遇到突发状况要保持沉着冷静,明确患者首要护理问题,先救命后治伤。通过此次演练,全体机动护士对自身不足的地方要加以改正,在以后的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将理论更好的联系实践,提升急救技能,更好的应对突发情况。本次演练存在的不足是没有保安人员的配合,无法维护现场秩序。”
护理部主任刘晨霞总结:“机动护士应急演练是通过模拟真实场景,以便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让护士们熟悉流程做到心中有数。在面对真实群发伤事件中,外科、ICU、急诊科护士是参与抢救的主力人员,运用你们的专科知识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做出及时应对处理;内科系统护士可以协助分诊登记、配合建立静脉通路观察生命体征等工作,注重团队配合,为患者健康保驾护航。”
医务科副科长张莉梓总结:“本次应急预案演练是模拟群发伤场景,要求我们快速准确判断伤情、分配医疗资源,这对我们的应急能力提出很高要求。而且涉及多学科协作,需要我们在紧张的情况下保持信息畅通,做好检伤分类、持续动态评估等工作。针对这些困难和挑战,我们需要通过不断的培训和演练,提升应急处理能力和协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