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肿物压迫险窒息!芝罘医院多学科协作,紧急救治危急患者!
近日,芝罘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团队联合麻醉手术科、医学影像科、重症医学科以快速的应急能力及过硬的急救技能为一名呼吸困难的患者实施全身麻醉下行永久性气管切开术+气管病损切除术+气管造口术,经过30分钟的紧急操作,成功挽救患者生命。
患者李先生,60岁,之前在外院行喉部手术,就诊前几日出现呼吸困难,为解除呼吸困难症状,慕名到芝罘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找到张庆泉教授,张教授接诊后发现患者呼吸困难已达2-3度,随时有窒息的危险,危及生命,行喉镜检查经声门可以见到气管内肿物堵塞,通过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及相关辅助检查结果,为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张庆泉教授当机立断决定为患者进行急诊手术。
入院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于伟主任紧急为患者完善相关检查,喉部CT(平扫、三维重建)结果显示患者气管内软组织结节影伴环状软骨改变、声带改变,发现气管肿物正好在胸廓入口处,由于肿物位置特殊,手术风险极高,医学影像科朱卫峰主任多次测量肿物大小,并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团队进行反复沟通交流。对于如何选择合适的手术位置,避开肿物的同时能够顺利切开气管,保证患者呼吸是此次手术的重中之重。
为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张庆泉教授组织相关科室认真研讨,考虑到患者不能进行喉镜下切除肿瘤的方式,于是决定为患者实行经皮气管切开后再行气管肿物切除,另外患者由于喉术后气管环骨化严重,增加了手术难度,这就要求手术医护人员、麻醉医生良好的配合以及术前CT检查的精确诊断。麻醉手术科胡灼军主任加强术前访视,为患者制定个性化麻醉方案,确保手术万无一失。在各科室周密的术前准备和综合评估后,经与家属充分沟通,张庆泉教授、王春雨副院长等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团队成员在麻醉手术科的协助下,为患者实施紧急手术。
由于患者病情较为复杂,术中既要保证患者镇痛到位,避免疼痛危急患者生命安全,又要保持患者自主呼吸,这就需要谨慎把握麻醉药物的使用,同时置入声门上气道通气工具,保障患者上气道通畅,此时手术人员和麻醉医生的密切关注、高度配合尤为重要。面对这种紧急情况,胡灼军主任沉着冷静,快速对患者给予镇静药物,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后给予镇痛药,使患者在无痛条件下接受手术,解决完声门上通气后,张庆泉教授立即切开气管前皮肤及皮下组织至气管,此时气道与外界相通,再次进入紧张时刻,张教授迅速选择合适气管导管送至气管腔内,实现声门下通气功能,整个配合过程一气呵成,为下一步肿瘤切除手术的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基础。
随后手术团队从气管切口处探查肿物,见肿物蒂位于气管右前壁,将距肿物根蒂部0.2CM安全边界处彻底剥离肿物,同时将气管切开的边缘皮肤做弧形切除,最后把皮肤与切开的管环边缘对应缝合,形成气管造口,有效解除患者呼吸困难症状,病理结果显示患者是气管恶性肿瘤。整个手术过程仅耗时30分钟,术中出血10ml,术后患者转入ICU继续观察治疗,目前患者已转入普通病房,体征平稳,呼吸困难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恢复良好。
“手术是非做不可的,保证患者生命安全是第一位的,如果不进行手术,肿瘤是会继续生长阻碍患者呼吸,后果将会不堪设想。”张庆泉教授表示。
一直以来,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张庆泉教授团队不断在疑难疾病诊治手段上寻求突破,气管相关疾病诊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科室通过“传、帮、带、扶”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科室的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据统计,在张教授的带领下科室团队研发特色新技术、发明等专利十几个,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主编书籍数部,使年轻医生能够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做到科研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齐心协力打造强势学科、品牌科室,以特色专科建设带动医院的业务发展,提升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诊疗服务能力,为无数重症患者解除病痛折磨。这也是团队敢于“硬”碰“硬”的底气所在。
此次手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我院气道相关疾病诊治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不仅体现了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团队卓越的综合治疗能力和精湛的技术水平,同时也体现了医院在应对急危重症患者的专业应急处置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接下来,芝罘医院全体医护人员将持续提升医疗救治能力,不断拓展治疗手段,强化专科建设,切实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更加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为区域患者精准治疗提供强有力保障。